冲突中的融合
——张温帙的陶、铜二元世界       
皮道坚

       张温帙以“二元性:陶与铜的对话”为题的新作由“那个时代”、“这个时代”、“女人世界”和“请不要忘记这些龙”四个系列组成。与艺术家已往的作品相比,她的这些新作俨然是一个涵括了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情感与情绪记忆以及她对当下的认知与哲学思考的完整的艺术呈现。她此前的一系列阶段性创作,从最早的关注人与人关系的《豪猪系列》、表达与歌颂顽强生命意志力的《酒界系列》到关注人与环境关系的《林之灵》、《哭泣的鸟》、《栖居系列》等作品以及一些大型的环境陶艺创作,似乎都是在为这一艺术构思的完整呈现作铺垫或积蓄创作力量。

       与以往的这些阶段性创作多采用象征、表现与抽象手法将现实世界打散变形,重又移位、错位或组接成象以表现某一个方面的明确主题不同,张温帙的这批新作前所未有地运用幽默夸张的、具象写实的陶塑语言(其中的动物形象应该说也是一种历史想象的具象呈现)表现综合性的、涵盖面宽泛的历史与社会内容。以“时代”为题不论“那个”还是“这个”;以“世界”为题也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总之是主题开阔而不聚焦,这里有对历史场景的茫然回顾与模糊记忆、有对现实人生世相的兴致勃勃的观照,也有对历史想象的率意发挥。这些陶塑与铜铸的既真实又怪诞的匪夷所思的人物和动物形象,将历史与当下、东方与西方、梦境与现实、理性与荒诞、遗忘与记忆,还有“那个时代”与“这个时代”统统像放在滚筒洗衣机里加以搅拌一样,给人以鲜活的却又是五味杂陈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奇特感受:有头戴红五星帽却被扒光衣服,身背文革流行的“为人民服务”军用挂包的红卫兵小将,圆睁双眼憧憬地眺望着远方;有全裸的粗壮、阳亢的男人体却戴着文革时期的红袖标手捧毛语录;脖子被拉长脑袋被削平如新生无脑儿一般的穿体恤衫抽烟的现代男人、乳房高耸肚皮滚圆表情茫然以及同样是乳房高耸肚皮圆圆却动态生动表情夸张的的现代女人,所有这些形象均被塑造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丰富的、相互冲突的细节和多样化的视觉元素,为欣赏者所提供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远远超出了作者本人对创作动机的清晰却容量有限的文字描述。

       受制陶工艺与铸铜工艺成品收缩率不同的启发,张温帙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的秘密不为人所知。这让她萌发了通过一个母体的视觉形象表现共性,而采用陶与铜两种不同的材质来演绎个性的艺术构想。她将之命名为“二元性——陶与铜的对话”。且不说张温帙的这种所谓“二元性”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中的“二元论”思想有无关系、有多少关系,单就作品的视觉生成效果而言,她的这一艺术行为确实能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一对对“孪生”的人物因为材质的不同而在体量上出现如此鲜明的反差,这不能不让人从内心深处去审视这个差异无所不在的世界。

       而真正就一件件具体的作品而言,与其说张温帙是在力图揭示这种差异性的普遍存在,揭示这个世界的充满差异、充满矛盾的本质,还不如说张温帙是在用她的艺术家的直觉与感知,用她的艺术技艺与 技巧,也用她所熟稔的艺术材料的光辉为我们生动地呈现一个在冲突中融合的世界:我们看到在她的“那个时代”里,“文革”的非理性与普遍的人性、历史的过去与世界的未来在冲突中融合;在她的“这个时代”里东方与西方在冲突中融合;而在她的“女人世界”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东方与西方,还有女人与男人在冲突中的融合。在她的“请不要忘记这些龙”系列作品中,不太容易找到这种冲突中的融合。事实上这些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屋脊上的陶制装饰物——“鸱吻”的形形色色的想象中的动物身上,寄寓着作者的全部深情和文化理想,“我试图通过九龙子演绎当今的中国腾飞、变化、奋发、开拓的精神”,张温帙如是说。这些“龙子”的融合性其实也是不言而喻的,确如张温帙所说:“九龙子是中国古人结合了鱼、马、鸟 、蛇、牛、狮等动物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约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与见证物,龙的精神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在中国当代陶艺家中,近十年来张温帙是为数不多的频繁往来于中国和美国,并游历世界各地的人之一,或许就是这丰富的文化阅历与开阔的文化视野造就了张温帙在冲突中融合的文化理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在她的“陶、铜二元世界”的深处体察到东方的一元论智慧与西方的二元论哲学在冲突中的融合。


 皮道坚   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美术批评家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怪诞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