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亦生
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一个初夏的午后,我在粤东的汕尾小渔港,曾经见到了一个讲着混合着粤音国语的女学生,她洋溢青春的朝气和热情,斜背着小画夹,在捕鱼归来的渔船旁画着速写,神情专注而深邃,稚拙而充盈着情感的渔船、渔民的形象在她的笔下出现。在我看来,一切似乎平淡无奇的景物,她会赋予一种热情,一种诗意的美妙。乃至于她的身影离去。我仍然会记着她笔下那些生动有趣的图像。
岁月荏苒,直至有一天,我在“小草画屋”的美术作品展览上看到其中有几幅描述树木、远山、河流的作品,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暖灰色的天空和优雅柔美的人体似乎是对生命自由的吟唱。这个年代,我在美术家协会担当着“组织、发动美术创作的工作”,我从作品的标签中看到作者:张温帙。
她走来了。她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年青女画家,未及30岁的年纪,自信而靓丽的步履,正迈进艺术创作的殿堂。这个时间,我发现她沉浸在创造的热情之中而不时有作品在展览的报刊中感动着她的读者。
在我的印象中,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近乎痴迷的状态。她的纸上绘画作品日见成熟,就这条路走下去,可能会成为一个当红的好画家。不知拨动哪条弦她却突然恋上了漆画创作。
于是再进美术学院选择修读漆画专业,在漆画艺术创作中,深入钻研。漆画,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从漆工艺诞生出来的创作画种,以大漆为装饰颜料的漆画艺术犹如在钢丝索上的表演。大漆,这种取之于中国西南部深山密林中的颜料,它对人体皮肤的敏感有一种特别叫人受不了的奇痒。而正因如斯,它又可以在颜料的调和和涂抹制作中产生一种近乎神秘的美感。画家张温帙,无畏地迈上前,选择了这个画种作为渲泄情感的载体创作了许多壁画和独幅作品,成为漆画界的一匹黑马。
是她心中燃烧的不安份的创作的欲望,抑或是南风古灶的烈焰的呼唤,使她又回到陶瓷艺术,壁画、雕塑的创作之中。于是她飞越重洋,到大陆的彼岸去领略体会当代艺术创作的道理与技艺。我看到她驾驭着巨幅陶瓷壁画制作繁杂庞大的画面,必须由她手就泥巴,一点一点地捏揉。分块切割送入烈焰熊熊的窑灶里高温烧制。火光艳照着她的身影,我便想到居里夫人、想到柯勒惠支。在科学文化的祭坛上,多了一名殉道的女人,好像这真是有点悲壮。然而,她总是笑笑。
在我看来,艺术家张温帙,对于艺术创造的欲望已无可动摇地扎下自己的根,她在“火”与“土”的材质中融入了她的魂灵。那些极高表现力的陶艺作品已在观念、造型与材料的使用上使陶艺传统走向现代的风格,在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华后转换一种更具现代感的视觉力量。
无疑,张温帙在中国当代的陶艺复兴和创造的道路上付出了自己的力量。